漫天要价、坐地还钱,不仅是商人如此,即便是朝堂之上也是如此。
对于这些人的手段,陈宫太清楚了。
一千万钱的工程,他们就敢报三千万钱的预算,然后干着干着发现预算不够了,半拉工程又不能搁着,再添进去两千万。
殊不知,贾诩等人对于各部和陈宫也同样熟悉。
财部一向是报了工程就要先砍一半预算,然后再细加核算,能少则少。
其他部门都虚高报价,如果他们真的老老实实的报,最后绝对会吃亏。
这种事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可避免的发生,哪怕财部再有钱,也永远都不够。
天下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了。
十二政部看起来事务单一,涉及不多。但是再小的事,当达到数百万甚至是数千万人这个级别后,性质就变了。
他们需要干、可以干的事情太多太多。
而且由于官员考核晋升体系不断完善,与政绩挂钩,彼此间的资源争抢就更严重了。
一心埋头干实事而不在意政绩的官员并非没有,只是很少。
但凡为官,就没有不怀有一腔抱负的。想要进步,无可厚非。但过度渴求进步,便会趋于邪道。
而甘于现状,也同样会趋于平庸,甚至是躺平。
二者之间的关键,在于一个度,从来都没有对错好坏之分。
这种风气,即便是田泽也难以刹住。
权力是自上而下,但同样也是自下而上。
位置越高,越要懂得用人、洞彻人性,否则只会感到无力。
董昭等人看到的数据,是由,但层层迭加之下,很多事情就变了味了。
这就和传八卦一样。
伤了手指传成手指断了,手指断了传成手掌断了,手掌断了传成胳膊折了,胳膊折了传成半条命没了,半条命没了传成人死了……
以如今的通讯水平和官员素质情况,如果各政部尚书不亲自核查削减,报上来的很多资金申请都会显得非常虚浮。
毕竟谁也不会嫌自己申请的钱多,需要钱的地方多了去了。
村里修条路十万钱,直接报个五十万。
五十万被砍成三十万,把路修的两倍宽、再整饬一下村里的一些边边角角、破房烂院。
既未贪腐,又为百姓谋取了好处,百姓称赞、政绩也有了,日后晋升便顺理成章。
对于这种事,田泽在
还有各种画大饼、坑蒙拐骗,借助上级、周边、商人等各方资源发展民生的。
在百姓眼中这就是能吏,这就是好官。
但是从朝廷整体的角度来说呢,这无疑破坏了整体的规划,是不合理、不公平的。
所有“巧夺”的资源,本质上都是以不正当手段从其他人碗里抢饭吃。
更遑论那些上下其手的贪官、只知发展眼下民生而不顾长远的顽固官员、急功近利而不计后果的激进官员……
陈宫等人很清楚这一点,但却也很无力。
因为这就是人性,世上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人,是个人就会有缺陷,为官更是如此。
长于发展的总是会忽视民生、埋头民生的总是会发展的很慢、各方兼顾的便是中庸之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