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6章 神探缉凶(五十四)(2 / 2)

然而,张某和白马却像人间蒸发了一般。公社的每一条巷子都找遍了,只留下空荡荡的马厩散发着干草的气息。马玉林站在结冰的井台边,望着远处连绵的山脉,呼出的白气在空中凝成雾霭。

直到派出所民警带来消息,张某家属终于松口:“他带着马去河北迁安的亲戚家了……”

“好家伙,都入关了!”张云贵望着墙上的地图,手指划过蜿蜒的长城线,声音里带着不甘。马玉林却将帽子往头上一扣,大步跨出门去,靴底踩碎薄冰的脆响在巷子里回荡:“走!让他知道,逃得再远也逃不出这双眼睛!”

两天后,迁安县牲畜市场人声鼎沸,马嘶声与商贩的吆喝声交织。便衣民警挤在人群中,目光如炬。

当他们发现张某牵着白马讨价还价的身影时,马玉林正站在市场角落的老槐树下,看着自己追踪了一百多里的脚印,终于与偷马贼重合。那一刻,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,既有胜利的欣慰,也有对追踪技艺的骄傲。

这场横跨三省的追踪,像一部惊心动魄的史诗,永远刻在了众人心中。但总有人带着怀疑的口吻议论:“乡间土路能追踪不稀奇,要是在城里的柏油路上,马玉林还能行吗?”

这种说法,的确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。毕竟,乡间土路的土质相对松软,人的足迹在上面会留下明显的印记,而且不容易被破坏,这对于追踪和判断来说,无疑是更为有利的条件。

然而,城市的情况却截然不同。就拿赤峰这座小城来说,尽管它规模不大,但大街上的车水马龙却让人眼花缭乱。车辙和足迹交织在一起,密密麻麻、重重叠叠,仿佛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。

而且,沥青路面光滑如镜,使得足迹难以辨认,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破坏。

在这样的环境下,要想追踪一个狡猾的逃犯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这不仅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,还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方法。

说来也巧,似乎是为了回应这个问题一般,就在某一天的晚上,赤峰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抢劫案。而这起案件的发生地点,更是非同寻常——竟然就在市公安局的大门口!

案件的经过是这样的:深秋的赤峰,暮色像被泼翻的墨汁,迅速浸染了昭乌达路。沥青路面泛着冷硬的光泽,白日里车水马龙留下的辙痕与足迹,早已被往来行人与车辆反复碾轧,变得模糊难辨。

街边的路灯渐次亮起,昏黄的光晕下,零星的落叶打着旋儿,偶尔有行人裹紧外套匆匆走过,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