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番外·太子殿下不可能是哭包(1 / 2)

关于承乾似乎好像大概可能也许,爱哭这件事,最先发现端倪的是长孙无垢。

虽然短暂的相信了“共情能力强”这个理由,但这个共情能力是不是有点太强了?

体谅二郎的不易,陪二郎这个阿耶一起哭,父子连心,正常;

体谅百姓生活的艰辛,替百姓们感伤,拥有一颗仁爱之心,正常;

看到猫猫受伤落泪,看到花谢落泪,看到流水落泪,这些就不太正常了吧?

但是看着大儿子拒不承认的模样,长孙无垢了然,她的儿子是一个爱面子的哭包,没关系,她可以帮忙隐瞒。

承乾就是共情强!

第二个发现问题的,是长孙无忌、房玄龄和杜如晦三人。

自打了解了小世子的大愿望之后,三人不约而同的选择隔开了委屈的秦王,亲力亲为教导他们天资聪颖的小世子。

房玄龄教《左传》,忽见世子落泪,大惊:“世子可有不妥?”

李承乾淡定摇头,指尖轻点书页:“先生看这‘赵盾骤谏,灵公患之’,赵相国披星戴月上谏十七次,却换来刺客暗算,我一时感慨,故而落泪。”

杜如晦教《春秋》,忽见世子落泪,忙问:“世子因何难过?”

李承乾轻轻叹息,声音清润:“先生勿忧,只是读到懿公因玩物丧志,致使国破身亡,百姓流离失所,心中实在不忍。”

“凡盗者,计赃论罪……”

长孙无忌正教导唐律,忽闻李承乾惊呼,抬头见他落泪,想到房、杜二人所言,世子有一颗仁爱之心。低头匪夷所思的看了眼手中的律书,“世子为被窃之人哀戚?”

李承乾闭了闭眼,颇有些破罐子破摔的举起微红的指晃了晃,“不是,不小心撞到手指了。”

“……”

看着李承乾手上再不注意就要消失的红痕,又看了看他依旧没有停下来的眼泪和一脸淡淡的无可奈何,长孙无忌恍然大悟。

承乾不是仁爱,他就是爱哭……不,秦王世子当然是仁爱了!

紧接着发现问题的是李渊。

第一次见承乾这个小孙子哭,是在太极殿吃到了稍微有些重口的食物,小儿味觉敏感,问题不大;

第二次见承乾哭,是他越过太极殿的门槛时,不小心撞到,小儿皮肤娇嫩,问题不大;

第三次见承乾哭,是他留宿太极殿,共寝时看到他身上旧事留下的伤疤,宝贝孙子心疼阿翁,一点问题没有!

……

承乾为什么哭?还不是承宗和元吉不学好!欺负承乾!

承乾为什么哭?还不是他为了维持太子和世民间的平衡,忽视了承乾!

承乾为什么哭?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!

……

承乾是不是有点太能哭了?

等到世民登基,李渊开始止不住忧虑。